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市场化改革攻坚方案,推动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需全面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京津冀地区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电力市场体系并启动模拟试运行。跨省域交易体系将重点突破省间壁垒,推动发电侧主体直接参与省间现货交易,同步开展售电企业与终端用户跨省市场化交易试点,构建"发电-输配-消费"全链条市场化运作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文件特别强调市场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建设。对于连续稳定运行满12个月且经独立第三方机构评估达标的省级市场,在符合《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核心指标前提下,可申请转入正式运行。评估工作必须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承担,明确禁止参与过当地市场规则制定或技术系统建设的单位承担评估工作,从制度层面保障评估客观性。正式运行审批实行"省级核准+国家备案"双轨制,省级政府审定后须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完成备案程序。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实施分类推进策略:已开展正式运行及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省份,须在2025年前实现用户侧主体全流程数字化接入,覆盖报价申报、交易匹配、结算清分等核心业务环节,并针对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建立差异化监管体系。同时严格规定各市场主体必须保持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标准的中长期合约履约比例,通过市场化手段与行政监管相结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
此项改革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变革进入深水区,通过构建"省内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三级协同体系,将有效破除省际资源流动障碍,促进新能源跨区消纳与系统运行效率提升。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力行业将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基础。